发布日期: 2017-10-09 作者: 点击:[4308]
长安大学机械工程学科1952年始建于亚洲唯一的西安公路学院建筑与筑路机械专业。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交通部“八五”首批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一、定位与目标
发挥筑路机械、商用车辆与公路交通行业特色与优势,紧跟国际前沿领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建设,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方向国际先进的机械工程学科。
二、优势与特色
1.行业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具有鲜明的筑路机械、商用车辆与公路交通的行业特色。经过65年的学科沉淀以及我国交通事业和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本学科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和商用车辆领域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和试验检测基地。
2.研究特色
本学科倡导机械工程与土木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筑路机械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研究,并形成如下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筑路机械作业理论、筑养路机械设计理论、筑路机械施工与作业质量控制、工程机械整机性能匹配、工程机械可靠性、工程机械液压传动。
3.师资特色
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分别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技术分会理事长等10个国家级学术团体正(副)理事长,并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
4.平台特色
l全球高校最大的工程机械室内实验土槽(长110米、宽8米、深2.5米);
l全国高校唯一的大型工程机械和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占地450亩);
l我国高校唯一的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l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l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l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l筑路机械测试中心(CMA国家认证/CNAS国际认可);
l国内外发行的《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
5.项目特色
近四年承担着本行业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重大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69项,总经费8193万元。所承担的项目具有行业特色,例如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国家863项目子项目)、高寒地区半柔性路面常温施工装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
6.成果特色
本学科在筑养路机械、汽车及公路交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例如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成套技术(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沥青路面微波养护技术及设备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7.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拥有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致力于从工程机械和车辆的设计、制造、检测试验、使用、维护、设备管理与机械化施工技术等方面,培养机械、土木、管理三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一些毕业生已成为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领军人物,例如易小刚(三一集团执行总裁、院士候选人)、刘玺斌(陕西重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三、人才培养目标
从多方位、多层次培养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创新思维活跃,主要服务于公路交通、工程机械和车辆行业,具有科学思想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及创造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学科方向设置
以建设国内一流学科为目标,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学科特色与优势,设置如下7个二级学科方向:
l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机械作业与行驶理论、结构可靠性、智能工程机器人。
l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系统集成与智能化。
l机械电子工程:工程机械液压与传动、机械自适应控制及智能化。
l车辆工程:智能车辆、车辆安全。(设置于汽车学院)
l工程机械:机械化施工作业质量控制。
l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机械耐磨材料及新型材料。(设置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l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工程:新能源车辆理论与技术。(设置于汽车学院)
五、国内外影响
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一批从前苏联留学回国学者的带领下,本学科开始了以筑养路机械、商用车辆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工作,为行业培养了两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素有筑路机械“黄埔军校”之称。
本学科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我国13项“第一代”产品:我国第一代摊铺机、压路机、搅拌楼、路面微波养护车、全液压推土机和平地机和振动搅拌机等,被誉为我国筑路机械行业的奠基者。
本学科有着深厚的产学研合作历史积淀,已与10余家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分别与徐工集团、三一集团、陕汽集团成立“工程研究中心”、中交集团西安筑路机械公司成立“筑养路机械研究院”等,推动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
学科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已有5家国外著名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本学科设有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刘洪海教授被聘请为瑞典VOLVO国际道路学院客座教授;举办“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等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等,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六、社会服务贡献
本学科凭借工程机械和商用车辆特色,发挥学科在公路交通领域的人才、学术和科研优势,借助8个国家和省部级学科服务平台,四年来在社会服务的如下四个方面贡献突出:
1.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与徐工、三一(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名第八、第九)等1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开展筑养路机械多项产品技术创新,使其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在全国100多条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工程推广,应用里程达8200公里;具有世界原创技术的混凝土振动搅拌设备近2年内迅速推广到30多个省份,年产值超亿元。
2.引领学术发展:举办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道路筑养装备与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等10多次国际国内会议,遍及8个国家和国内200多家高校和企业,会议论文达300多篇;主办《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期刊论文达800多篇。
3.服务企业需求: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工程硕士213名;举办全国性行业协会主场报告、技术交流会、培训班、新技术示范会80余场次。
4.发挥智库作用:参加100余次国家、行业和大型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科技规划、重大项目评审评奖等;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1项。